為實現垃圾分類回收數字化改革,濰坊市奎文區借助物聯網優勢,在原有智能回收箱的基礎上進行了迭代升級,城區首批智能垃圾分類房落戶奎文,以“戶”為單位進行注冊投遞垃圾,廢品回收由此開啟“無人回收”的新時代。
在濰坊市奎文區北海路街道魯鴻·公園世紀小區入口處,一間智能垃圾分類房映入眼簾,從外部看,該垃圾房是一處密閉式智能投放“小屋”,配備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個投放口。居民掃碼注冊后,智能設備能準確記錄每戶每天各類垃圾的產生量、投放時間,并自動根據不同垃圾投放量轉化為積分。
分類回收“小屋”運營公司市場經理杜璇告訴記者,積分可以去app商城兌換油鹽醬醋等日常用品,也可以去進行一個積分的提現。
據了解,目前濰坊奎文區有兩個小區試點探索開展智慧垃圾分類項目,并配備督導員,負責在現場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針對一些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還能進行人臉注冊。與之前立式垃圾桶的時代相比,“刷臉”扔垃圾的新模式,解決了有味道、有安全隱患等問題,引眾多市民點贊。
濰坊市奎文區抓住科技這一環,用小“窗口”展現大“作為”。智能垃圾分類房的落地,進一步調動了轄區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了智能分類的“大軍”,培養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濰坊市奎文區垃圾分類專班工作人員 李文廣說,明年將根據試點情況在全區基礎較好的小區全面推開,利用這兩處的前后數據對比,查找垃圾分類的堵點和痛點,為以后垃圾四分類全面實施提供經驗和借鑒,探索形成可行、可持久、可復制生活垃圾分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