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6y9dm"></i>
        <u id="6y9dm"></u>
        1. <u id="6y9dm"><bdo id="6y9dm"></bdo></u>

          <u id="6y9dm"><bdo id="6y9dm"></bdo></u>

        2. <u id="6y9dm"></u>
          <i id="6y9dm"></i>
          1. <u id="6y9dm"><bdo id="6y9dm"></bdo></u>
            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每日觀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高質量發展

            來源:沈陽網  

            3月3日,“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召開。市工信局副局長董玥,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瑩介紹了我市在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實現新突破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

            市工信局:聚焦產業結構調整在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實現新突破


            (相關資料圖)

            在發布會上,市工信局副局長董玥介紹說,未來三年,沈陽市將聚焦產業結構調整、先進制造業等優勢領域,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制造業“數字賦能”工程、服務型制造發展工程、頭部企業園區建設工程、數字經濟發展工程、現代建筑業培育工程和質量品牌建設工程,全力推動沈陽工業率先振興。

            作為“著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賽道的牽頭單位,市工信局研究制定了本賽道的專項行動計劃,即《著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專項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共設置7項工程、28項行動,董玥在發布中進行了詳細解讀。

            一是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推動市級“雙鏈長”制為牽引,推進千億產業鏈強鏈、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建鏈、強基礎補短板補鏈、加大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延鏈。2023年,高端裝備、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規模突破8000億元,千億產業鏈達到4條,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占比達到35%,“新字號”產業鏈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0%。同時,以產業鏈壯大規上工業規模全面提升,通過實施規上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力爭2023年百億企業達到5戶、5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0戶、億元以上企業突破500戶、規上企業突破1900戶、“專精特新”企業突破450戶,有力支撐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達到1萬億元目標。

            二是實施制造業“數字賦能”工程。深入推進“上云用數賦智”,從強基礎與促應用兩個維度著手,具體實施培育制造業智能轉型示范、中小企業數字轉型普及、推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布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5項行動,持續適度超前建設5G基站和完善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加速數字化轉型由示范引領向中小企業普及轉變,到2023年,累計培育智能工廠30個、數字化車間60個;規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評估診斷覆蓋率超過30%;規上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力爭分別達到78%、65%。爭創國家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累計達到19個以上。5G基站力爭突破4萬個;上云企業突破3000戶。

            三是實施服務型制造發展工程。依托建設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開展服務型制造“個十百”提升工程,創建東北首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新培育省級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10個,組織100個服務型制造項目。2023年,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服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達到20%。同時,加大中介服務和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發展,2023年培育一批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競爭力強的中介服務業品牌機構;在食品、藥品等領域開展100項檢驗項目資質認定,在計量領域建立17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在金屬材料、家具、建材等產品質量領域新增100個項目/參數檢驗能力。

            四是實施頭部企業園區建設工程。在產業承載和集聚能力建設上全面發力,持續壯大頭部企業配套和特色工業園區數量規模,提升機器人及智能制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能級。2023年,頭部企業配套園區和重點特色工業園區數量達到“12+24”,“三生融合”生態初步建立,新增園區投資達到150億元。機器人及智能制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突破1300億元,爭取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

            五是實施數字經濟發展工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行動,通過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5個數字文化產業園區(基地)、8個數字經濟園區(基地、樓宇),發展元宇宙核心產業。積極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建設中國沈陽數據交易中心,搭建金融征信等數據市場化運營平臺。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領域推進一批數字化應用示范。2023年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占GDP比重達到6%。

            六是實施現代建筑業培育工程。推進綠色建筑、建筑企業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建筑業企業工業化轉型、建筑產業園區建設4項行動,推動綠色建筑規?;l展和全過程管理,加大傳統建筑企業智能升級示范項目培育及政策支持,建設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引導建筑企業整合上下游、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加大企業跨建筑、工業門類政策支持,建設中國(沈陽)智能建造產業園。2023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920億元,同比增長6%以上,力爭達到1950億元。

            七是實施質量品牌建設工程。實施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標準創新示范,創建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建設卓越質量管理推廣基地,培育爭取質量獎,著力提升沈陽品牌價值。2023年,建成3個卓越質量管理推廣基地,新增國家標準40項、省市地方標準80項,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4%。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市科技局:實施五大行動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在發布會上,沈陽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瑩介紹,為全面深入、快速有效地落實省委、市委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大部署,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出更多體現中國速度、中國水平的“沈陽制造”,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沈陽高質量發展,市科技局將從五個方面落實“著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賽道的重點任務。

            圍繞實施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行動,探索沈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新模式,著力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一是聚焦高端裝備、航空、集成電路等8條產業鏈重點領域,通過繪制產業鏈圖譜和創新鏈圖譜,梳理“卡脖子”的整機、部件、附件產品及有關技術。二是從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和進口產品國產替代兩個維度,查找“卡脖子”技術問題,凝練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清單。三是通過龍頭企業自主研發、聯合攻關、“揭榜掛帥”“帶土移植”和基礎研究等5種方式,“量身定制”技術攻關路徑,設立科技專項,組織實施攻關項目100項。在實施“揭榜掛帥”科技專項方面,將聚焦沈陽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5+3+7+5”產業鏈,由沈陽市轄區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高成長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高能級企業,作為發榜方提出技術難題或重大創新需求,經專家凝練甄選后予以發榜,由全國范圍內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作為揭榜方進行揭榜攻關?!敖野駫鞄洝笨萍紝m椯Y金采取前資助方式,對發榜方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支持。

            圍繞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行動,持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夯實產業鏈創新基礎。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建設,力爭2023年底主體建筑封頂,建設進度超過50%;推進高能射線多束源材料多維成像分析測試裝置建設,完成技術方案論證,啟動原理樣機制備。加快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遼寧材料實驗室和遼寧遼河實驗室實質性運行,支持實驗室實施一批自主科研攻關項目。推進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按照國家統籌安排,爭取4到6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在沈陽市落地。

            圍繞實施規上企業倍增行動,著力提高科技型企業增長率,提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承接能力。實施“育苗培干強柱”梯度培育工程。一是“育苗”工程。支持眾創空間、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提升成果轉化、創業孵化、資源集聚能力,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成長。二是“培干”工程。支持各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頭部企業、產業鏈配套科技型企業招商,形成“枝繁葉茂”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三是“強柱”工程。設立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科技領軍企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頂天立地”的科技領軍企業。2023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0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2萬家。

            圍繞實施推進工業園區提升行動,強化“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建設,優化科技創新空間格局。高標準建設渾南科技城,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2023年底前,基礎設施一期、孵化器(智慧之云)、科學家工作坊一期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沈北科教融合園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科技孵化器、人才港、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實施科創組團提質增效行動,構建建設標準、績效評價體系,建設一批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和高成長性企業孵化平臺,推進“三生融合”的大學科技園和創新型產業園區建設。

            圍繞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行動,加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激發產業鏈發展新動能。一是突破5G、大數據、區塊鏈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推進沈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成為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啟動算力中心300P擴容建設,算力填充率達到80%以上,推進產業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躍升速度。二是推進“知者樂行”道路數據、“沈陽·太一”多模態推薦等大模型建設,強化基礎模型科研創新。三是助力傳統企業智能化轉型,孵化10個以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實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技術場景應用示范10項,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的良好創新發展生態。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岳雨

            關鍵詞:

            最新文章
            亚洲精品国产av现线

                1. <i id="6y9dm"></i>
                  <u id="6y9dm"></u>
                  1. <u id="6y9dm"><bdo id="6y9dm"></bdo></u>

                    <u id="6y9dm"><bdo id="6y9dm"></bdo></u>

                  2. <u id="6y9dm"></u>
                    <i id="6y9dm"></i>
                    1. <u id="6y9dm"><bdo id="6y9dm"></b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