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15:01:38 來源 : 人民政協報
近日,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悉尼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與被大眾熟知的三種抗衰老“神藥”二甲雙胍、雷帕霉素和白藜蘆醇相比,飲食對衰老和代謝健康的影響更大。
既往研究證實,在沒有營養不良的情況下,減少熱量攝入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延長壽命的干預措施。在如今這個營養過剩的時代,這一策略的有效性更為明顯。但作用于營養感應途徑的藥物與飲食之間存在著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藥物也可以靶向與營養素相同的生化途徑。因此,人們總試圖在不改變飲食習慣的情況下,找到一種改善代謝健康和延緩衰老的藥物。但研究通訊作者、悉尼大學Charles Perkins中心學術主任Stephen Simpson教授說:“其實,飲食就是一劑良藥。我們的臨床前研究表明,在控制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等疾病方面,飲食結構比藥物更有效。”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為此設計了一項復雜的小鼠研究,涉及40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每種方法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平衡、熱量和藥物含量都不同。該研究旨在檢測三種抗衰老藥二甲雙胍、雷帕霉素和白藜蘆醇對肝臟的影響,因為肝臟是調節代謝的關鍵器官。結果發現,與藥物相比,膳食能量和常量營養素對蛋白質豐度的影響要大得多,而蛋白質豐度是影響衰老的重要因素。
據此,Simpson表示,人們都知道吃什么會影響健康,但這項研究表明,食物可以極大地影響我們細胞中的許多運作過程。“這讓我們深入了解了飲食對健康和衰老的影響。鑒于人類與小鼠具有基本相同的營養感應途徑,因此,我可以說,與服用這三種藥物相比,通過改變飲食來改善代謝健康會獲得更大益處。”(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