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自今年初部署開展全國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以來,我市初步普查出黃淮山羊、淮豬、巢湖鴨、皖西白鵝、江淮水牛、大白豬、杜洛克豬、長白豬等8個畜種16個品種的國內外純種畜禽遺傳資源,群體數超56萬個。
普查工作開展以來,我市以縣域為單位,行政村為基本單元,開展進村入戶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應普查的12個縣(市)區151個鄉鎮(街道)1702個行政村(社區)均完成面上普查工作,獲得了全市畜禽種質資源品種狀況、群體數量和區域分布的最新數據資料,并全部錄入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數據庫。
“我們將開展數據審核工作,做好現場核查和信息比對,根據省普查工作辦公室和省級技術專家組安排,做好我市畜禽遺傳資源基本信息登記和性能測定,完成新發現遺傳資源的初步鑒定等工作,編寫合肥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狀況報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我市是畜禽種業大市,現有生豬、山羊等品種國家級核心育種場3家,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3家,祖代以上種畜禽企業10家,父母代畜禽企業63家,2020年度畜禽種業產值超45億元。其中,黃淮山羊、淮豬、巢湖鴨三個品種主產地或保種場均在我市。
此次普查從2021年開始到2023年年底結束,是繼1979~1983年、2006~2009年開展的兩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后的又一次重大行動。與前兩次相比,本次普查組織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技術要求最高、參與人員最多,將全面摸清畜禽遺傳資源“家底”,發布種質資源狀況報告,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劉文紅 記者 華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