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實現全市中醫健康養老服務保障全覆蓋
記者10月13日從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了解到,被稱作“友好九條”的《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已于日前印發。“友好九條”主要從居家生活、家庭關系、社區環境、健康支持、智能應用、交通出行、社會參與、公共服務、人文環境等方面營造老年友好環境,針對當前在公共服務、交通出行、智能應用等領域存在對老年人不夠友好的現象提出了解決方案。
根據“友好九條”,居家生活友好方面,本市將積極引導和支持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居家生活風險。家庭關系方面,倡導親情陪伴,完善家庭照護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子女照料老人護理假制度。社區環境方面,將加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力度,全面提升社區為老服務水平。健康支持方面,將持續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實現全市中醫健康養老服務保障全覆蓋。
在智能應用友好方面,本事將加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力度,全面推進“智慧助老”專項行動,加大對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社會參與方面,將加大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引導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老年人繼續就業。公共服務方面,本市將完善生活服務,保留現金支付和線下辦理渠道,積極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增強日常生活和服務消費的便捷性。人文環境方面,將加強人口老齡化國情市情教育,營造敬老愛老助老氛圍。
交通出行友好方面,“友好九條”明確提出,人行橫道信號燈綠燈時長設定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出行實際,保證老年人安全通過。新建地下通道、人行天橋應設置供輪椅推行的平緩坡道,地面公交站臺的設置應方便老年人候車和上下車,具備條件的應設置座椅,供老年人短時休息。“友好九條”還提出,要保障老年人的綠色通行,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老年人現場購票、換乘應優先安排,網上購票簡便易行。
相關內容
- 廈門2018年至今全市共組織公益應急救護普及培訓4557場
- 成都力爭用五年時間認定100個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
- 智能駕駛“焦急等待”5G技術升級
- 移動支付期待“一碼通用”
- 在線診療入醫保,路還有多遠
-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產業鏈在線金融服務水平
- 19家閩企入榜研發投入500強
- 泉州以304個淘寶村數量位居全國第5位
- 重慶全市醫養機構達162家
- 無感支付系統在山東省內的136個收費站全面上線
- 浙江省第二塊電動自行車“碼牌合一”數字化車牌在衢江區發放
- 寧波舟山港歷年累計滾裝汽車吞吐量突破100萬輛大關
- 北京將實現全市中醫健康養老服務保障全覆蓋
- 廈門2021年重點推進深田社區等10個試點社區建設便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