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月市降水量與往年相比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10月13日晚,西安又下起了雨,預計14日降雨持續。雨雨雨……眾多網友表示,今年西安的雨似乎下得太多了些,這是為什么?后期西安天氣如何?記者采訪了西安市氣象臺副臺長劉瑞芳、西安市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副主任徐軍昶。
記者:今年6-9月,西安市降水量與往年相比增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劉瑞芳:一是今年大氣環流形勢穩定,有利于冷空氣頻繁影響北方地區,副熱帶高壓位置較常年同期偏北偏西,有利于我國主雨帶位置偏北;二是水汽條件充沛。夏季風偏強,有利于南海和孟加拉灣的水汽向我國北方地區輸送,為持續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來源。西安正是處于這個大的氣候背景下。
記者:今年以來,西安市降水量具體是多少?
劉瑞芳:1月1日-10月10日西安市降水量為843.7毫米(高陵)~1262.2毫米(藍田),較常年同期偏多66.9%(鄠邑)~105.5%(藍田)。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018.0毫米,較常年同期(539.0毫米)偏多89.1%,屬異常偏多,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多年。各區縣除周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外(第一位為1983年978.5毫米),其余區縣均為歷史首位。
入汛以來,西安市降水量為797.9毫米(高陵)~1200.2毫米(藍田),較常年同期偏多73.4%(鄠邑)~111.6%(藍田)。全市平均降水量為969.1毫米,較常年同期(496.0毫米)偏多95.5%,屬異常偏多,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多年。各區縣除周至、鄠邑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外,其余區縣均為歷史首位。
記者:在氣象監測預報中短期降水是不是不好預測?主要難點在哪里?
劉瑞芳:突發降水過程的預測確實難度很大。相對于大尺度天氣系統,強對流天氣系統具有生命史短、突發性強等特點。其生命周期短的只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最長不過十幾個小時,由于生消速度快,因而難以把握。目前,強對流預報仍然是全球范圍內的一個難題,給預報帶來極大困難。強對流天氣的破壞力很強,所以國際上把它列為僅次于熱帶氣旋、地震、洪澇之后第四位具有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
針對我國強對流天氣活躍的情況,前不久,中國氣象局下發通知,要求從加強強對流天氣實況監測分析、強化短臨預報預警和科技支撐、做好應急聯防聯控和預警信息發布、完善業務流程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加強強對流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記者:對于部分自媒體得出的“西安氣候正在逐漸走向濕潤”這一結論該怎么看?
徐軍昶:根據1991-2020年西安市年降水量曲線變化圖顯示:西安市平均降水量處于波動變化,總體呈上升趨勢。20世紀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為562.8毫米,21世紀1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為624.6毫米,近10年年平均降水量為639.0毫米,氣候傾向率為3.8毫米/年。
近30年(1991-2020年)西安市平均降水量609.6毫米,與前一個30年(1981-2010年)西安市平均降水量619.3毫米相比略偏少,均處于半濕潤氣候。
記者:如果要判定西安的氣候正走向濕潤,應該從哪幾個因素來看?
徐軍昶:今年因為特殊原因,西安降水量陡增,但這只是特例。
判斷一個地方的氣候是否走向濕潤,有很多條件需要考慮,降水量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其他因素還比如有蒸發量等,綜合起來就是濕潤度指數,氣象學上需要進行嚴格的數據分析。簡單些,也可以根據年降水量簡單判斷:年降水量400~800毫米為半濕潤氣候,800~1600毫米為濕潤氣候,>1600毫米為潮濕氣候。
記者:涇河氣象觀測站遠離西安市主城區,部分自媒體認為其不能代表西安的真實降水量數據,該怎么看?
徐軍昶:涇河站現址位于涇河工業園涇渭一路,于2006年開始觀測,經過與原代表站(位于西安市氣象局院內)對比觀測等嚴格流程,確定為西安市區的氣候代表站。目前不需要更改。
記者:從6-9月西安市降水量數據來看,今年冬季是否會受此影響降水量也偏多?
徐軍昶:后期氣候趨勢預測,預計10月下旬-11月上旬,西安市降水量20~30毫米,接近常年。氣溫9.5~10.5℃,較常年正常至略偏低。
10月21-22日、27-28日有小雨。11月降水與常年同期比較偏多0~2成;平均氣溫略偏低,有出現階段性極端低溫的可能。
今年以來西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在當前復雜的氣候背景下,冬季有出現極端寒冷天氣的可能。(記者陶穎)
相關內容
- 廈門2018年至今全市共組織公益應急救護普及培訓4557場
- 成都力爭用五年時間認定100個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
- 智能駕駛“焦急等待”5G技術升級
- 移動支付期待“一碼通用”
- 在線診療入醫保,路還有多遠
-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產業鏈在線金融服務水平
- 19家閩企入榜研發投入500強
- 沈陽鐵西區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均高于全國
- 南昌市圖書館與國企合作的首家書房正式開放
- 昌平到2025年實現燃料電池車累計推廣1200輛以上
- 泉州以304個淘寶村數量位居全國第5位
- 重慶全市醫養機構達162家
- 無感支付系統在山東省內的136個收費站全面上線
- 浙江省第二塊電動自行車“碼牌合一”數字化車牌在衢江區發放
- 寧波舟山港歷年累計滾裝汽車吞吐量突破100萬輛大關
- 北京將實現全市中醫健康養老服務保障全覆蓋
- 15日到16日北京北風較大 氣溫將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 陜西全省秋糧已收1479.9萬畝
- 今年6-9月市降水量與往年相比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 廈門2021年重點推進深田社區等10個試點社區建設便民生活圈